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金牌客户
青岛万宝
东贝
华意
海尔
正文内容
历程一、在三线厂锻炼成长


企业创办人、现任董事长何平洲195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年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文革开始小学三年级的何平洲就没有书读,在农村放牛务农。1966年,上海三线厂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精神,纷纷迁入皖南山区,国营八三七一厂(又名上海向东器材厂)就是其中之一。1971年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三线企业征用土地建厂,可招收当地青年进厂当工人,真是天降机遇!年仅17岁的何平洲被招进国营八三七一厂当了一名操作工,成了人人羡慕的拿工资吃皇粮的工人。他虽然年龄小,但勤奋肯干,进厂头一年在二车间当学徒,在师傅虞胜利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的捲边工序,成了一名熟练的操作工。他还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打扫车间卫生,到锅炉房来回打满车间8个热水瓶的开水,并为师傅泡上一杯热茶,热心为同事服务。后来到烂片车间,在师傅石静山(现在上海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生产铝电解电容器铝箔的三酸一碱腐蚀工艺。不到三年就熟练地掌握了从铝箔腐蚀到产品检验的全套生产电容器的操作技能,多次参加厂里技术大比武都取得好名次,成了厂里数—数二的技术骨干。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3年担任二车间团支部书记、厂团委委员。1974年6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任车间生产调度员、计划员。

历程一、在三线厂锻炼成长

何平洲1971年进厂,试用期满后,1972年发的工作证

当时的国营八三七一厂生产经营红红火火,电容器产量高,品种全,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需求量很大,为赶制产品,何平洲组织二车间的团员青年成立生产突击队,利用晚上和周日休息的业余时间参加义务劳动,保证了产量月月刷新,75年度完成产量创历史新高,得到厂党团组织的肯定。1976年何平洲所在的二车间共青团支部荣获上海市团委“新长征突击队”光荣称号。厂里每年“七一”评优秀党员、年终评先进生产者总少不了他,每次的工资调整(加工资2%)都有他的一份。在此期间他和上海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78年,北京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何平洲作为上海后方基地先进工作者的一员,从上海乘专列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这是他一生中无限荣光的历史记忆。

历程一、在三线厂锻炼成长

在生产实践中,何平洲深深感觉到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生产科技的需要,从1981年开始,参加初中半脱产文化补习,1983年获初中毕业证书。1984-1986年,何平洲通过参加上海市自学考试获“工业企业管理”中等专业毕业证书。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三线厂的原材料市场在上海,产品市场也在上海,每月光运输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从1986年开始,三线厂陆续撤回上海, 国营八三七一厂也交给地方管理。按当时的政策何平洲夫妇完全应该随厂撤往上海工作,但是作为生产技术骨干的当地人,当地政府再三动员留下,为服务当地科技发展需要,也为留恋古徽州的热土,何平洲夫妇留了下来。假如当年何平洲夫妇去了上海,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今天应该是过着安逸的大都市生活了,我们很可能就看不到何平洲的“振州”大旗在拼搏创业的浪潮中的精彩。

但是,历史没有假如!